大清银元光绪:清代银元从开始发行到清朝灭亡也没有最终形成

提到银元,大家是不是一下子想到了“袁大头”。其实,银元在中国早有流通。

外国银元是自明代就已流入中国的,最大的功臣还是郑和。至清代更加普遍,流通地区也自东南沿海逐渐深入内地。清代人把外国流入的银铸币称为洋钱,到19世纪时,最通行的是西班牙银元和墨西哥独立后铸造的鹰洋。

清代铸银元始于乾隆大清银币光绪,当时曾铸带有班禅头像的纪念性银元。道光年间铸造了一些银元,主要是用来赏赐的。机器铸币始于光绪八年(1882),由吉林机器局铸造,但规模极小。光绪十三年(1887),两广总督张之洞看到大量外国银元流入中国,充斥市场,扰乱经济,遂奏请朝廷奏请自铸银元,并于1888年,在广东银元局试铸银元成功,也正式开启了中国机制银元的历史。

张之洞所铸银元上镌有龙形,被称为“龙洋”。以后光绪、宣统年间各省所铸银元均称为“龙洋”。张之洞铸的“龙洋”重量为库平七钱三分,比国际通行的“库平七钱二分”多“一分”,他是想以“良币驱逐劣币”,但结果却是难逃“劣币驱逐良币”的历史规律,人们把“龙洋”都收藏起来不用,而继续使用洋钱。最后不得不调整“龙洋”的重量,实行国际通行的“库平七钱二分”重量。

随后,各省纷纷仿效,但是成色、重量并不完全一致,民间并不欢迎,甚至在流通中不按枚计值,而要称重的现象。宣统元年(1909),清朝设币制调查局,第二年分布《币制则例》,正式采用银本位制,以圆为货币单位,重量为库平七钱二分,成色为百分之九十,定名为“大清银元”。

最初,清廷规定“大清银元”由湖北、南京两个造币厂铸造,预定于十月发行。造币总厂还根据《币制则例》规定,于宣统二年(1910)试制以圆为单位的大清银元一套。宣统三年(1911)又重新制模,试制大清银元,主币的蟠龙图案版别很多大清银币光绪,计有长须龙、短须龙、大尾龙、反龙、曲须龙及签字版等版别。

由于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迅速覆亡,所铸银元没有来得及正式发行,仅以军饷形式少量流入市面。故直到清代灭亡,只有各省自铸的银元,而没有真正发行成色、重量都符合标准的全国统一铸造的银元。

钱币世界收藏网提供中国钱币收藏相关知识行情,汇集最新银元价格.铜钱价格及铜板价格,实时更新最新古钱币收藏相关!

  
提示:如果您觉得本文不错,请点击分享给您的好友!谢谢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钱币世界收藏网提供中国钱币收藏相关知识行情,汇集最新银元价格.铜钱价格及铜板价格,实时更新最新古钱币收藏相关!

上一篇:大清银元库平一两:罕见丁未年造大清金币库平一两样币再现南京全国文物艺术品博览会 下一篇:大清银元宣统三年真品图片:宣统三年大清银元

发表评论